论游戏

话说,豆瓣也开始审东西了。


这篇豆瓣日记先发这里。


1.(真正)认识游戏


1.1游戏是什么?


强化学习会告诉你,它本质上是一个“状态-动作-奖励”元祖。状态就好比超级玛丽里面小人有多少金币,在什么位置,活着还是死了;动作就好比超级玛丽里面的上下左右的移动和跳跃。而奖励就是过关。强化学习是什么?嗯,它是人工智能的分支,最近被用来战胜围棋、星际、dota等复杂游戏的世界级选手,还解决了生物学中几十年未解决的蛋白质折叠问题。总之,强化学习对游戏的定义是可信的。在这个体系中,奖励、状态和动作构成游戏的内涵。


那么游戏的外延呢?似乎是整个世界。【注1】前面说到强化学习可以解决蛋白质折叠就是这种思想影响真实世界的例子:通过构建一个“正确折叠蛋白质有奖”的游戏,成功解决了蛋白质折叠的问题。而蛋白质是生物机械的组成原件,对于真实世界意义重大。


但是这个论点似乎挺没道理:生活本身是厚重的,需要慢慢体验,仔细聆听。这就要从奖励工程说起。当今奖励工程在强化学习里面的理论基础是不完善的,是这个领域的一大研究方向。而真实世界中对人的奖励可能是一件艺术品所带来的的体验,而不总是钱。而游戏似乎先行一步。(毕竟,创造问题总比解决问题容易)近年来好的游戏给人开放性的体验越来越多,比如《我的世界》中的一个世界方圆几十万方块却没有任何明显的奖励,又比如《风之旅人》中那种犹如《三体》的宏大而开放的世界观,那种真实世界才有的默示的智慧。(《风之旅人》以及后来的《光遇》基本上是抛弃了奖励模式,注重游戏体验和讲故事)而开放世界应该会成为一个趋势。这个趋势的顶点就是某种更加真实的模拟人生。


1.2为什么?为什么游戏存在?


游戏其实是一种对真实世界的模拟。它选取了真实世界的一个重要切片,对切片进行研究。比如最古老的棋类游戏,从象棋、国际象棋到backgammon(罗马时期的一种棋)都是对战争的模拟。就连被一些人鄙视的恋爱游戏(参见动漫《我的妹妹不可能那么可爱》~)都是对恋爱的模拟。联想到爱和死亡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哎,太阳下没啥新鲜事啊。


通过模拟真实世界,游戏企图加深玩家对真实世界的理解。这就是游戏一开始的意义。不要以为这是一个游戏爱好者对游戏的狡辩,历史上毛主席要将领都会下围棋。


另一种对这个观点的反驳是:游戏只是锻炼思维的工具,类似数学。这个观点乍一看很难反驳,但是要结合上一部分中提到的游戏世界越来越开放的趋势来看。一个开放的世界是在更加深刻地对真实世界进行模拟。


2.游戏的(一种)终极形态:递归模拟真实世界(也是一种万物理论)


提示:第一部分还是挺有把握的,第二这部分我不太肯定,但也是很多所思所想的汇聚。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接下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会明白所有我们能看到的。这个有机会展开写写。


2.1一些对真实世界本身的看法


佛法道:一切皆梦幻,如露亦如电


物理学中有个普朗克长度,之下是测不到的。(一切现代物理开始于一个后验的发现:光速恒定)


马斯克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宇宙存在这么久,我们只用了一点时间就开发出了这么逼真的物理引擎,所以我们基本上不可能是第一个。然后的话,创造我们这个世界的原因大概是无聊。


曼德尔布伦特是个独特的数学家,他认为欧式几何和主流数学很难解释真实世界,他发现了分型。我们很多血管,叶子的茎脉等都是分型的,而这种设计是最优的。(最多表面积+最少体积)计算机中,分型是用递归实现的,是递归的一种。


2.2一个图景


环境---->生命---->(模拟)环境---->生命……构成了一个递归循环


这个模型很简洁,也符合自然的递归的规律。模拟这环是因为上述种种类似于数字物理的学说。


更细化的图景可能在《真实世界的本源》中。


3.游戏和(中国大陆)社会


3.1一个更深层次的论述


科学和艺术像人的两条腿(正所谓11路汽车),交替前进。文艺复兴后,科学一只走在艺术前面。而艺术变态了,成了现代艺术。诚然,梵高是东西方的融合,还有很多艺术的突破,但是总的来说,科学,而不是文艺宗教影响了现代生活。需要注意到的是,在文革后的中国,这种跛腿式的差异更为明显。


游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扬光大的。


电影《alphago》中,围棋被描述为古中国君子四艺(琴棋书画)的一种。怎么两千年前后游戏就成负面词汇了呢?这就要说道前面的科学和艺术发展不均匀的问题了。古时候的科学只能让人们踢踢球,下下棋,而艺术能解释这些东西。现代的科学可以让人们玩文明(已经出到6了我没记错的话),操控一个(古代)国家,玩战争(FPS、战地等),玩关系(豆瓣上有个组就是讨论他们的AI女友的,你以为只有恋爱游戏么)。而在这之中造就的近乎无限的可能,是当代艺术、哲学、宗教无法征服的。


3.2青少年游戏等问题


这个问题有些敏感,我说说自己的看法吧。我小的时候很想玩,也玩了些,但后面家里没能让玩。因为……要搞奥数(话说这东西也上热搜了)。奥数没搞出来,但是好歹积累了数学底子。后来自己也觉得玩物丧志,就去看小说去了。小说看罢,看了许多闲书。后来也只是消遣着玩玩游戏了。


经过这些,结论如下:书是比游戏好玩多的东西,因为书有大多数当代游戏所不具备的东西:在更多维度上复现真实世界。


你要说游戏能上瘾,很正确。但是你要说游戏就不对,那也扯淡。崔健在《蓝色骨头》中写道:


我爸爸告诉我,要想有出息,就得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可我曾经不太相信这个,现在还是不太相信这个。

我觉得最好的人生态度是从游戏中学东西,从书本中学东西,从人生这所大学中学东西,得到自己的一套东西,好好地玩名为人生的游戏,不拘泥于考试,也不沉迷于游戏。这是个复杂的时代,唯一不变的是:年轻的总能战胜苍老的。拘泥于考试,完全相信老一辈的做法会导致内卷,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不言自明。而沉迷于游戏就是屈服于自己的性子和大厂商的消费主义,逃避现实重复着一件强化学习已经至臻完美的事情,本质上也是一种衰老。关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随便看看宣传也能知道。


也许这个时代喜欢勇敢的人,他们勇敢地恋爱,勇敢地打架,勇敢地玩游戏,更加勇敢地克制自己不玩游戏,勇敢地发奋学习,更加勇敢地不让自己被成绩定义,勇敢地质疑,更加勇敢地相信。最后,他们勇敢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据我观察,这些人生活得最好。正所谓:


名和利,莫问候,书并剑,到心头。

我特别特别喜欢那个电视剧中毛泽东和萧子升游学踏青的那一段,那是真正的少年游。那时候五四的思想激荡,少年是那么美好。为啥现在都蔫了?看来西奥多罗斯福的国家公园非常有道理。


很不幸的,这些人必须足够好运、聪明。


4.一个结尾


我最喜欢的是独立游戏。独立游戏里面最喜欢的是lost constellation,一个免费的二维解谜剧情类游戏。当它结束的时候,我是一只长鼻子鳄鱼,站在冰面上望着远处失落的星座,那种游戏多媒体所带来的感觉是几本黑塞、卡尔维诺都不能表达的独特,几千张名画和世界名胜的全景图(google arts & culture)都不能带来的独特。也许在强化学习完善多关节控制之后,也许CLIP等项目让机器人真正学会说话之后,我们真的会陷入一种no game no life的惨状,因为机器明显比人玩得好。取代劳动力,才是科技进步最大的麻烦。但是游戏的确给人不可磨灭的体验,这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注1】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有一段大致是这样的:我发现自然界的现象,用数学可以非常好地解释。这本书记载了我的解释。所以尽管爱因斯坦还要好久才出生,牛顿就已经对他的理论有足够的谦虚(他本人就另说)。重新解释下这段话,就是:自然界本身不太可测,但是通过数学,发现还挺可测。但注意:本质上,是不能确定这种可测性的(好多科学家都有信仰)。这也就是似乎二字的来源。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复杂的故事(原发于豆瓣----《千年女优》影评)

伟大友谊 - night in the woods

note1